7部门9个视导调研组跑遍全省,调查结果来了!
- 资讯
- 2021-10-13
- 565
重拳出击,对参与有偿补课教师“零容忍”
汝州市教体局局长李建锋向记者介绍了该市的工作模式:以街道(乡镇)为责任主体,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纳入社会管理网格化,按照证照情况、安全状况、教学内容、师资力量等整治重点内容进行拉网式排查,并对排查的200余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“一家一册”建立台账,特别是对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培训机构做到有记录、有解决、有反馈。“目前已取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、无证无照机构2所,下发整改通知书 55 份,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。”李建锋说。
长垣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双减”后,教体局认真摸排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,特别是在职教师违规组织、参与校外培训辅导班有偿补课问题。“查处违规补课11起,对其中7名在职教师给予记过等相应处分,对4名代课教师纳入长垣市教育系统黑名单,批评和教育18人。”
搭建平台,护住家长“钱袋子”
郑州市教育局与郑州市金融工作局、工商银行、郑州银行积极对接资金监管工作,起草《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》,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费用收取等行为的监管。郑州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王巨涛说:“郑州在荥阳率先试点第三方托管模式,目前荥阳90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,已有74家完成资金账户建立,与工商银行签订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框架协议,并向全市推广荥阳做法。”
南阳市教育局与电教、信息部门对接,合作研发了南阳市民办教育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系统,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民办教育信息管理服务平台,把全市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归纳系统管理。“目前已经把715所培训机构归纳系统管理,实现了年审统一管理、大数据分析、有资质培训机构便民查询等功能,做到了信息化、标准化管理。”南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吴树之说。
开封市则依托第三方建立“开封市校外培训机构综合管理平台”,实施第三方监管。调研中,工作人员还现场演示了该平台的功能:实现了对教育培训机构从规范资质、业务宣传、合同签订、教学内容部署、从业人员资质、教学内容与场地安排等全方面的系统化管理。宋祥山说:“通过监管平台的建立,有效减少了教育培训机构违法经营、虚假宣传等带来的负面影响。”
评星定级,营造良好校外教育环境
“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星级评定结果分为四个等级,星级从低到高,要求逐级提升。校外培训机构如果出现家长投诉、招生宣传与实际培训内容不一致、未安规定签订培训服务合同、收费退费纠纷多等情况,将由教育部门按照规定给予其降星、取消星级的处理。”平顶山教体局副局长尹卫东说。
记者在邓州市教体局公布黑名单中看到,“课外双语”“淯博教育”等7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被列入名单,并公布了机构的详细地址,为创建合法、公平、文明的校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。
聚焦问题,持续强化督导检查
比如部署上敷衍应付、方案简单转发、未建立“黑白名单”等情况。调研走访中发现,在沿街广告牌、学校周边还存在校外培训机构宣传广告,校外培训机构关门停业后,广告牌仍在通电运转。
视导调研组在与各市、县(区)教育行政部门座谈中了解到,从监管机制看,虽然教育、市场监管、民政、应急等部门联合对非法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联合整治,但由于各部门执法依据不一,尚未形成监管合力。“联合整治结束后,有些关停的培训机构马上违规重启,后续的处置只能再次关停,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工作量。”相关负责人表达了工作中遇到的困境。调研中还发现,部分地区午托、晚托机构没有明确监管部门,有的机构还有学生住宿的业务,存在一定安全隐患。